近日,“加裝電梯”一詞成了華陽錦瑞園小區業主們熱議的一個關鍵詞。一邊是高層住戶的響應和推進,另一邊則是低層住戶的不同意見和反對。12月6日、7日,在部分單元樓貼出電梯加裝公示單后,一張來自“小區部分業主”落款時間為12月8日的“建議”也張貼在了小區入口的公示欄上。在電梯加裝問題上,高低層業主甚至各自建立微信群,各持意見,相互反對。
“建議”提到三點:
1、因小區沒有業委會,在加裝電梯項目上,各樓幢、單元及樓層之間意見不統一,既影響了業主間的和睦也損害了小區環境;
2、電梯加裝最大受益者為高層業主,最大受損者為低層業主,低層業主理應獲得補償,1樓補償30萬元、2樓20萬元、3樓10萬元;
3、限制高層業主在電梯加裝后對房屋進行轉租、轉售,否則需賠償本單元業主40萬元。
今年8月,成都市《關于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下稱《意見》)出臺,《意見》提到,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需滿足本單元、本幢或本小區房屋專有部分占建筑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其他業主無異議。對擬占用業主專有部分的,還應當征得該專有部分的業主同意。
經過業主意見收集,12月6日、7日,錦瑞園小區所屬的華陽街道白馬寺社區在小區9棟、10棟相關單元門前張貼起了公示,對電梯增設的房屋位置、實施主體、電梯位置、資金分攤比例、業主簽字情況等多項內容進行公示,并接受相關利益人的異議反饋,公示期10天。公示同時提到,相關單元已有“超過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增設電梯。
對于以往普遍爭議較大的資金分攤問題,根據公示所示,1樓住戶不出資,2樓到7樓各樓層業主所占資金比例分別為:7.7%、15.38%、16.92%、18.46%、20%、21.54%。電梯運行費用及保養費用與此比例一致。
三方意見各抒一詞:
低層住戶
“電費怎么交,物業費怎么交,問題還多得很”
張貼公示的同時,一張來自“小區部分業主”落款時間為12月8日的“建議”張貼在了小區入口的公示欄上。“建議”提到,一方面因小區沒有業委會,在加裝電梯項目上,各樓幢、各單元、各樓層之間各行其是,意見不統一,既影響了業主間的和睦關系也損害了小區環境,建議成立小區居住環境管理自治小組。另一方面,電梯加裝最大受益者為高層業主,最大受損者為低層業主,低層業主理應獲得補償,并對補償金額做了初步擬定:1樓為30萬,2樓為20萬,3樓為10萬。
“建議”還對高層業主在電梯加裝后將房屋進行轉租、轉售的情況進行了限制,如在一定時期內轉租、轉售,當事人需賠償本單元業主40萬元,其中20萬賠償低層業主,20萬作為以后電梯維護費用。不過,昨日下午,記者看到該“建議”的補償內容部分已被人撕毀。
13棟四單元2樓一住戶認為,電梯安裝帶來的問題將是長期的,除了對綠化的破壞,對采光和房屋結構的影響等,還有后期的維護,“電費怎么交,物業費怎么交,電路承受得了不?問題還多得很。”
高層住戶
補償沒有道理,升值的應該是全小區
對于“建議”內容及低層業主的反對意見,9棟一單元7樓的劉先生表示,轉租、轉售補償40萬元以及對低層住戶的補償沒有道理,“裝電梯可能會給房屋帶來升值,但升值的不僅僅是高層業主,應該是整個小區的品質,不能只看個人的眼前利益。”
“當年入住時,因為是單位房,資歷老的可以選房子,高層就留給了我們,低層的房屋價值比高層高了很多,那也沒有說要給我們補錢啊。”劉先生說。
9棟三單元7樓的陳先生也認為,“低層的房子如果要買,比高層起碼多一二十萬”。之所以要推進電梯安裝,主要是考慮家中老年人,“老人行動不方便,現在不得不搬家到外邊住,這種不便是低層住戶體會不到的。他們的房子本就比高層值錢,現在我們要安電梯還要給他們倒補錢?”
“要說升值,這個房子都20年了,能值多少錢?”10棟三單元居住在高層的業主李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就是覺得你房子升值了不同意,其他的說法都只是一個理由。原本低層有一戶都同意了,現在聽說要補償就又不同意了,我們也不知該怎么辦了。”
物業
每棟樓都自己在弄,很混亂
9日下午,錦瑞園小區一名物業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小區業主在電梯加裝事宜上意見很大,高層低層都建了群,高層的想安,低層的又不想安,最近反映的問題特別多,已有不少業主希望物業能夠出面管一管。“但電梯加裝的事情,政府文件已經說清楚了,主要還是業主自主進行,物業的職責并不大。”
該工作人員說,爭議的焦點還在于,安在住宅樓前面還是后面,哪家來安、怎么安,加上這筆費用完全是無法預估的,根本就不知道今后要出好多錢。“另外,小區因為是單位住房,不比外邊的商業住房,每一棟都是自己在弄,很混亂。有一棟幾個月前就貼了公示,但到現在都沒有動。”